2017年8月29日星期二

媽咪,點解香港後面要加 (中國) 嘅?

有個𡃁妹,係佢媽咪Set up新iPhone嘅時候問:「媽咪,點解香港後面要加 (中國) 嘅?」佢媽咪答:「係咁㗎,香港屬於中國嘅!」
係囉,𡃁妹問得啱,點解Hong Kong 要有 (China)跟尾? 由細到大,去旅行被問到 Where are you from,都係毫不猶豫答 from Hong Kong,答案簡單易明,唔會有任何附加地域。
但究竟幾時開始,我哋接受咗Hong Kong 後面加上(China),初頭都以為係門面嘢,不足掛齒,但久而久之,Hong Kong (China) 變成一個不可逆轉嘅意識形態。
我特別鐘意九十年代嘅香港,因為果陣時嘅香港好local,拍嘅戲、唱嘅歌,唔需要遷就人哋嘅口味,總之就係用最local嘅方式演出。話之佢聽唔聽得明廣東話,鐘意聽嘅,唔該自行學習我哋嘅語言,果陣時嘅Hong Kong 係真Hong Kong。
當年嘅港府亦好打得,九七金融風暴,大鱷索羅斯橫掃亞洲幾個大國,途經之地生靈塗炭,但嚟到香港就俾港府用外匯儲備挾死,令佢老人家老羞成怒。
Recall 歷史係想同大家講,香港,曾經好揪得!到咗千禧年,唔知邊條茂利提議食北水,成日話咩「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結果,北水係糖衣毒藥,食到陽痿。
Hong Kong (China),背靠了祖國,卻放棄了全世界!呢點唔難證明,你睇下香港有冇全球響朵嘅brand?? 我同你講,一個都冇。可能你會反駁,香港係靠金融搵食,冇brand 好正常。Ok,咁睇下港交所,自2010年AIA上市後,冇一間見得人嘅外國企業嚟Hong Kong (China) 上市,呢個地方已經淪為大陸佬嘅提款機,禁完就走,慘過公廁。
Hong Kong (China) 已經變曬質,係呢度,調查者同被調查者可以一齊研究調查方向,但社會覺得冇問題;係呢度,打住法治嘅口號,加插選舉確認書、DQ議員宣誓,但社會覺得冇問題;係呢度,用一個月糧買一塊階磚,然後不吃不喝供足30年,但社會覺得冇問題;係呢度,大部分 U grad 就即刻投考公務員,只求安穩,但社會覺得冇問題;係呢度,首富依然係果幾條地產佬,但社會覺得冇問題!
夫哀莫大於心死,老老竇竇,Hong Kong 已經唔存在,Hong Kong(China) 癈到嘔,China (Hong Kong) is coming soon.......

2017年7月23日星期日

《似係伏,但又好吸引》

《似係伏,但又好吸引》

鐵建裝備(01786.HK) ,係中國鐵建(01186.HK) 嘅子公司,2015年分拆到主板上市,呢隻嘢伏到一個點,招股價$5.25已經係歷史高位,換言之,IPO至今,未上過水面,蟹足全程,勁蝕45%,現價要升82%先可以鬆綁,呢隻伏嘢,真係抽中喊三聲!!

鐵建裝備(下稱:鐵建)並非冇selling point,佢業務其實都幾簡單,專注做大型養路機械,即係得個車頭,有啲似《屍殺列車》爸爸變喪屍果幕果架嘢。言歸正傳,其實鐵建都幾尾機,佢係大陸市場嘅市佔率有成83%,用2016年業績計算,呢塊業務佔佢總收入65%。其餘35%就係賣零件,賣service ,整體毛利率有27%,坦白講,算係咁,真心唔太差。

嗱,戴定頭盔先,整鐵路,我真係識條鐵咩。但由公司招股書及相關年報得知,「大型養路機械」可用於:建設新鐵路、改造現有鐵路、及維修舊鐵路,咁即係話只要有鐵路,及將會有鐵路嘅地方,鐵建都會有生意!鐵建係招股書有講,佢超級倚賴單一客戶:中國鐵路總公司(下稱:中鐵總),中鐵總係一間國營鐵路營運商,佢主導曬國內所有鐵路,所以鐵建會超級倚賴中鐵總,脣齒相依!雖然鐵建極度倚賴中鐵總,但佢哋冇簽長期買賣協議,咁即是說,中鐵總並非老馮射單俾鐵建,中鐵總每年均進行一次大型養路機械的招標工作,每次招標項目要有不少於五家製造廠商的產品,所以,鐵建係要透過公開投標嚟接中鐵總嘅訂單。

鐵建與中鐵總合作近30年,睇返近期數據,2012至2015年,按鐵路大型養路機械合同價值計算,鐵建嘅中標率有100.0%、98.6%、99.5%及100.0%,基本上係中硬標。再睇返條大數,於2012年、 2013年、2014年以及截至201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來自最大客戶中鐵總的收入分別為人民幣1,602.2百萬元、人民幣2,483.8百萬元、人民幣2,804.1百萬元及人民幣1,266.1百萬元,分別佔鐵建同期總收入約56.0%、78.4%、80.7%及70.5%。鐵建講到明,鑒於佢哋嘅業務性質,佢哋會繼續依賴中鐵總取得大部分收入。

總括而言,佢哋兩者都要互相依賴,鐵建市佔率高,中鐵總根本冇得揀,根據灼識報告,鐵建佔中鐵總所擁有共2,500台鐵路大型養路機械約70.9% 。同理,中鐵總嘅訂單太巨型,根本就係一個救全家,所以鐵建收入都有保證。

好!講到呢度,基本上已搞清楚鐵建嘅business model ,雖然係靠單一大客,但業務往績嘗算穩健!

但點解股價會咁伏??仲有,最令人費解係剛公佈了「盈警」,純利倒退近9成,9成呀!!真係一舖清袋咁樣樣。通告冇寫明倒退9成嘅原因,但唔洗估都知關中鐵總訂單事,今年至今,中鐵總還未進行大型養路機械的招標工作,冇order,鐵建緊係拍蚊啦。2016年已經聞到味,當時中鐵總已經delay 招標,搞到鐵建2016年收入倒退。不過,2016年12月底,中鐵總終於啟動了總金額達10.3億元的大型養路機械招標工作,其中,鐵建食咗8.3億元。因此,只要中鐵總招標,鐵建基本上食曬,佢行業龍頭地位超然。

搞清楚件事後,就一齊思考下今次盈警係單一事件,抑或是consistent。老實說,投資鐵建,冇理由唔睇中國的鐵路發展情況,呢個國家好得意,一直有「乜乜五」發展預測,即係第XX個五年計劃,睇返相關文獻,「十一五」(PS: 第十一個五年計劃),中國係鐵路上嘅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係2.4萬億元,但「十二五」投資額就飆升47%至3.6萬億,同時,中國政府預測「十三五」的投資額和「十二五」基本持平。因此,邏輯推論,「十二五」係鐵路投資的爆發期,咁鐵路維修的增長就會緊隨其後,所以,本公子相信鐵路設備及相關維修保養服務會隨之急速上升。

其實,上述推理亦有數據支撐,中鐵總公佈,2015年,國內鐵路大型養路機械數量約為3000 台,鐵路總里數為12.1萬公里,因此,每千公里裝備保有量為 25 台左右。光大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十三五」全國鐵路營運里程有望達到15萬公里。佢哋因應大型養路機械滲透率變化趨勢做咗個預測,按照中位預測滲透率上升至70%計算,對應2020年鐵路大型養路機械保有量 達5250台。此情景下,「十三五」期間鐵路大型養路機械僅年均新增需求就將達 430余台,較「十二五」平均水平增長 40%左右。到「十三五」末,國內鐵路大型養路機械的市場空間,較「十二五」末將增長70%左右。

由此可見,鐵路的整個投資週期為先涵蓋基建、再到設備購置、最後為維保替換。係中鐵總投資維持穩健的背景下,後期的維保行業正逐步邁向高速增長期,鐵建係龍頭,冇乜理由唔水漲船高!

最後,講下鐵建嘅估值,2017年上半年業績肯定差到貼地,但中鐵總每年都會有一次招標,今年下半年依然值得期待,相信下半年,中鐵總將釋放總量超過 10 億元的新招標(和2016年持平)。因此,鐵建下半年嘅收入都有一定保證,嗱!!!戴定頭盔先,如果中鐵總嚟緊真係冇進一步的招標,全年業績就會GG。 所以,用PE計鐵建估值有啲困難,起碼未必適用於2017年,綜合各大行嘅預測,鐵建2017年的每股盈利為0.32元,現價對應PE為8.8倍!

我睇鐵建會睇PB及其手上現金,佢2016年每股資產達4元,預計2017年會升至4.7元,現價對應2017年PB為0.6倍,真心抵到爛!

睇返同屬設備服務業PB估值

鐵建裝備 (1786.HK)            PB0.7

中國中車 (601766.SH)        PB2.7
中國中車 (1766.HK)             PB1.7
中車時代電氣 (3898.HK).   PB2.6
中國通號 (3969.HK)            PB2.3
和利時自動化 (HOLI.O US). PB 1.6
鼎漢技術 (300011.SZ)          PB3.3
永貴電器 (300351.SZ)          PB2.4
康尼機電 (603111.SH)           PB6.1
眾合科技 (000925.SZ)          PB6.5
華伍股份 (300095.SZ)          PB 3.2

由此可見,鐵建被市場極度低估,佢係淨現金公司,並無任何負債,手頭上現金達12億元人民幣,兌換為每股净現金0.9港元,換言之,現價買入,其1/3為現兜兜嘅cash,另外2/3為有增長潛力嘅業務,雖然集團今年上半年業績唔靚仔,但手頭上仍有大把子彈用嚟派息,現價確實係進可攻,退可守!

最後,鐵建仲有彩蛋派街坊,中鐵建宣佈,會為鐵建注入資產,打算會把鐵建重工併入鐵建裝備,鐵建重工2016年的淨利潤為9.6 億人民幣,係鐵建裝備的2.1倍; 淨資產達到69.0億人民幣,係鐵建裝備的1.2 倍。

咁就有數得計,鐵建裝備與鐵建重工兩家公司 2016 年總淨利潤 14.3 億人民幣(16.4 億港元), 總淨資產 124.3 億人民幣(142.9 億港元)。因此,假若鐵建重工以1倍PB,9倍PE併入鐵建裝備,咁對應市值會高達143億港元,再打個8折,市值都有114億,因為目前鐵建內資股佔65%,並全數為中鐵建持有,因此佢流通股數僅有35%,假設整合完成後佔比不變,咁到時對應流通市值達40億港元,係現正嘅2.7倍。

總括而言,鐵建裝備依家已經衰到貼地,好難再繼續衰落去,鑒於大氣候,中鐵總遲早都會招標,到時候,鐵建裝備又是一條好漢。因此,鐵建裝備分分鐘係今年盈警,下年盈喜的股份,再加上重組合併憧憬,現價入場,收住息,等睇戲,分分鐘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我唔貪心,唔洗追上同業估值,只要升返上合理估值1倍PB,已經係4.7元,升幅高達65%!

利申,持有鐵建裝備(01786.HK)

2017年7月3日星期一

《中國飛機租賃(01848.HK) 可能再發盈喜》

中國飛機租賃(01848.HK) ,現時中國最大規模嘅獨立飛機租賃公司,呀媽係光大控股(0165.HK)。集團主業係飛機租賃,截至2016630日,集團擁有87架飛機,平均機齡3.7年,平均租期為9年。根據已confirm的訂單,預期機隊規模係2023年將拓展至不少於226架飛機,比上市所承諾的168架多出58架。

集團於20146月的上市文件指出,旗下飛機的租金率為8.6%21.6%,平均租期為12年,長租約將有助減低公司收入的波動性,而隨著機隊規模不斷擴大,公司融資租賃及經營租賃銷售料會繼續上升。

集團除咗專注中國飛機租賃市場,近年
也致力發展飛機拆解市場,白身公子從管理層口中得知,位于哈爾濱的飛機拆解基地會於20178-9月完工,預計2017年第四季投入營運,目標係每年折解20架飛機,並透過出售拆解後的備件獲利。

我本已於《粗略預計CALC (01848.HK) 2017 1H的收入》一文推測中飛租的收入,但執筆日期為625日,我本以為集團上半年的變現交易已完結,故提前動筆。殊不知,中飛租在630日再多2架變現交易,此自願通告實在是天大的好消息,港股市場太低效了,既無大行,亦無散戶作貼身跟進,任由一隻極度優質的股份係低位徘徘徊徊。查實,自2014年上市後,中飛租已連續發出盈喜,現在稍為整理相關數據:

                          機隊規模   變現交易 
2014全年             44               4

2015上半年        50 (+6)        0
2015全年            65 (+15)      2

2016上半年        70(+5)          4             盈喜
2016全年            81(+11)        14            盈喜

2017上半年        87(+6)         10            ???

總結,集團上市3年,期間發了兩次盈喜。2016上半年,集團機隊數目為70架,比2015同期50架增加10架,變現交易也比2015年同期多出4架!

如今,2017上半年,集團機隊數目為87架,比2016同期70架增加17架,變現交易也比2016年同期多出6架!


有數得計,淨係睇機隊數目及變現交易的增,集團極有可能在未來數週發盈喜,我哋唔好再後知後覺!!

2017年6月30日星期五

「我最柒嘅一次投資經歷」

我第一次接觸股票係2009年,買入嘅第一隻股份叫:「蒙古能源」(00276.HK),人稱「中華第一大妖股」,最高峰時,市值達260億。其後,因風水佬陳振聰被call loan,條友冇錢還,高盛被逼斬倉,從此神話破滅,世人現稱「蒙能」為「蒙撚」。

2009年夏,我被蒙能嘅妖性深深吸引,於是all in買入兩萬股,我嘅買入價係2.5港元,其後升到4蚊,我冇走,因為我對佢好有信心。再之後,佢跌返到我買入價,我心諗,冇理由高位跌咗50%仲會跌,所以我冇止蝕,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呢8年間,「蒙撚」不斷合股,我當年本金係5萬,今日得返620蚊,8年蝕咗99%,後知後覺嘅我交完學費俾「蒙撚」後,才靜下心來睇佢份financial report ,睇完我笑咗出聲,我笑自己抵死!

Recall 少少歷史,經歷完08海嘯,總理溫伯伯大搞基礎建設,當年資源股當道,蒙能好巴閉,食住個勢,聲稱係蒙古國擁有半個香港咁大嘅礦場,佢又有大孖沙鄭氏家族撐場,風頭一時無兩。

2009年年報顯示,蒙能聲稱可開採的礦資源為1億5千萬吨,計劃每年生產800萬吨,預計收入數以十億。但我越睇越唔路,當睇到員工數目,我終於徹底認輸了,集團公布總員工數目是255名,我當所有員工都係礦工,連主席魯連城都落埋手掘,如果要hit target每年800萬吨,咁就算呢256條友7x24不眠不休,平均每人每小時要掘210吨!!!!!!

睇返佢支出,又冇特別列明設備開支,睇返附註才發現成條數連埋物業,七除八扣下,可以講連設備都冇。頂,咁點掘呀????除咗神之馬壯,冇人可以徒手每小時掘210吨礦物。


講到呢度,故事完結了,「蒙撚」教曉我,做人要有common sense。自此,我提自己,中伏唔緊要,但要練精,學識輸,就曉贏。

2017年6月29日星期四

「來自中國飛機租賃(01848.HK) 的回覆」

「來自中國飛機租賃(01848.HK) 的回覆」

2017620號,小弟於雪球轉載了一篇大和對中國飛機租賃(01848.HK) 的簡短評估報告。大和於報告內指中飛租的折解業務會delay至今年第四季,因此會減少政府補貼及增加利息支出。

有見及此,我於623email 了中飛租 的投資者關係部,主要請教雪球朋友較為concern 的兩條問題:

1. 我發現2017上半年,集團變現交易步伐減慢了,請問美國加息對集團的變現交易有負面影響嗎?

2. 大和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集團的折解業務會delay,因此會減少政府補貼收入,及增加利息支出,請問是否屬實?

中飛租即日回覆了我的email,並安排了他們的Corporate Manager打電話給我,作進一步溝通,現在我把相關對話整理如下:

Q: 我發現2017上半年,集團變現交易步伐減慢了,請問美國加息對集團的變現交易有負面影響嗎?

A: 在收到email的時候,集團的確只有三架變現交易,但集團剛在626日進行了5架飛機的變現交易,我們在此重申一點,全年變現目標18-20架不變。至於美國加息後,的確對變現交易業務造成一些negative 的影響,因為buyers look for 更高的yield,但我們也是對變現交易業務充滿信心,因為我們的飛機很新,租客(注:航空公司)的credit也很好,租約也長而穩定,因此,我們的變現業務很受市場歡迎,供不應求。

所以,總結一點,變現業務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美國加息固然有少許負面影響,但我們自己的competitive advantage 也不可以忽略,我們年輕機隊,credit好的租客,穩定提供現金流的租約,全部都是市場上的搶手貨,依然維持2017年目標18-20架。

Q: 大和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集團的折解業務會delay,因此會減少政府補貼收入,及增加利息支出,請問是否屬實?

A: 大行報告有參考之處,但集團必須要澄清幾點,第一,我們的折解業務場地是在8-9月完工,完工後,還要做一些preparation,預料第四季operate的目標沒有改變。至於所謂的折解業務delay 會減少津貼,我們沒有這件事,我們現在最為concern 的是中國政府在16年中推行的「營改增」政策,因為上個財政年度未能完全反應,料17年就完全反應了相關影響。至於利息支出,每年肯定會增多,原因不是折解業務delay ,而是我們的積極發債,我們在1612月發了3.3億人民幣票據,我們的credit AA+,另外,我們在173月,也發了5億美元的債券,雖然沒有抵押品,也是固定利率,但依然十分搶手,因為我們的credit 很高。

總結,折解業務會在8-9月完工,第四季營運,補貼受「營改增」政策影響,利息支出是因為發多了票據及債!

公子補白:我出度過不少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也一直會去信他們的投資者關係部,但老實說,大多數都是「拖字訣」,不斷拖延答覆,最後更不了了之,中飛租 是我接觸過最有效率的上市公司,即日回覆email,並於翌日安排電話consultation,如此有效率,實是投資的福氣。


2017年6月26日星期一

「粗略預計CALC 2017 1H的收入」

$中国飞机租赁(01848)$ 

「粗略預計CALC 2017 1H的收入」

截止2017年6月25日,CALC共有87架飛機,另外,2017年1月至今,共實現8架融資租賃變現交易。

看回集團2016年1H業績,共有70架飛機,另外,2016年上半年,共有4架做了變現交易。

CALC的收入很容易計算,「租金收入+變現收入+政府補貼」,因為「變現交易」會連租金都賣斷,所以一旦交易了,那麼那架飛機就沒有了「租金收入」貢獻。

2015年,CALC已完成了2架飛機變現交易,所以,2015年1H,產生租金收入的只有68架。另外,於2016年1H期間,共有4架做了變現交易,由於月份不同,難以統計租金,所以我劃一以6月30號為交易日期,所以我會假設2016年1H變現那4架也會產生租金收入。

因此,2016年1H分類收入如下:

「租金收入」:7.93億,每架0.116億
「變現交易」:1.45億,每架0.36億
「政府補貼」:0.82億

但由於每架飛機的機齡及型號有別,產生的租金收入及變現交易收入也因而有異。看回2016年年報,集團共有81架飛機,其中上半年變現了4架,計及2015年變現的兩架,那2016年真正產生租金收入的只有75架,因此,2016年全年分類收入如下:

「租金收入」:15.8億,每架0.21億
「變現交易」:5.62億,每架0.4億
「政府補貼」:2.6億

由此可見,「變現交易」收入比較stable ,每架約0.36-0.4億,「政府補貼」也穩定地每年增加7.5%,較為unstable是「租金收入」,每架由0.11至0.21億不等。

由此可預計2017年1H的分類收入:

截止2017年6月30日,集團有87架飛機,因為截止上年集團共做了14架變現交易,連同2015年的2架,那麼2017年1H真正產生租金的只有71架,另外,2017年1H,集團又做了8架變現交易,由此可預計2017年1H的分類收入(最差情況):

「租金收入」:0.116億x71=8.24億
「變現交易」: 0.36億x8 =2.88億
「政府補貼」:0.82億x1.075=0.88億

同樣,可預計2017年1H的分類收入(最好情況):

「租金收入」:0.21億x71=15.33億
「變現交易」: 0.4億x8 =3.2億
「政府補貼」:0.82億x1.075=0.88億

因此,2017年1H的收入粗略為12至19.41億,比2016年1H的10.26億,增長17%至89%

總結,如此大的預計收入差誤是因為租金收入難以計算,但根據彭博資料預測,相信2017年1H收入會貼近預測下限。

計及純利率為25%,那純利達3至4.85億,每股盈利為0.44至0.716,派息比率50%計,股息達22至36港仙

最後,8倍PE買一只高增長,高股息的股票,我找不到不加注的理由。

2017年6月20日星期二

「假如大酒店(0045)私有化」


怡和集團放風會出售位於銅鑼灣嘅香港怡東酒店,怡和想試下水溫。花旗銀行就幫怡東計咗計估值,佢話怡東可能高達300億元,咁市場點會對其他酒店股冇興趣?

我多次強調,大酒店折讓得最犀飛利,以老牌家族嘉道理作風,佢哋99唔會賣資產,因為佢哋大把錢,也不care股東及股價,咁點解要賣資產再同股東share利潤?但私有化大酒店就唔同講法,佢有咁多優質資產,私有化後,隨便賣一件,都三四百億,又唔洗同街外股東攤分,嘉道理家族財力雄厚,近排信置又係低位掃咗唔少貨,減低了流通量,老友鬼鬼已坐埋一枱,睇下佢近排嘅大手成交,相信就快好事近了。

大酒店折讓得咁勁,私有化價格最少都要20蚊!

Lets see 


利申,持有大酒店(0045.HK)